2020「戴口罩」的防疫措施,讓台灣新冠肺炎隔絕疫情有成,路上戴口罩的人變少,看起來似乎疫情已經消失。但世界各國的疫情還是非常嚴重,甚至有跟流感合併一起大爆發的趨勢。
前副總統、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也表示,在秋冬的時候,新冠肺炎的確可能跟流感一起出現,如果無法早期判斷兩者的區別,的確可能造成疫情再起。「所以我建議,在家裡還是可以常備需要的口罩,至少在秋冬的時候,不會讓小朋友被流感影響。」
事實上,世界各國都很擔心秋冬的疫情又會創下一波高峰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總幹事譚德塞就直言,跟過去三年相比,全球檢測流感樣本數量大幅下降,運送到世衛組織各合作中心的病毒數量減少了62%,上傳到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數據庫的、附有基因序列數據的流感病毒數量減少了94%。
而南半球已經進入流感季節,在新冠肺炎、流感夾攻的狀況底下,很可能會讓瀕臨崩潰的衛生保健系統完全崩潰。
陳建仁7月31日出席「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」,會中提到,現在台灣看起來非常安全,但還沒辦法完全安心,「國際疫情嚴重,台灣不可能自外於其他國家。」除了口罩必須在家中常備之外,也要注意更多元、更有效率的「篩檢」發展。
「普篩」適合做研究,「快篩」適合做解封
對於台灣到底需不需要做普篩,陳建仁表示,普篩對於公衛的「學術」體系來說,當然適合,因為學術研究需要更全面的數據去了解,人有沒有感染、有沒有抗體等;但台灣現在的現實面,其實不太適合普篩,「因為無論是PCR病毒篩檢,或是抗體篩檢,都沒辦法說是100%準確,即使只有1%的誤差率,那被誤篩的23萬人怎麼辦?要隔離14天嗎?這樣的效益其實不大。」
不過現在一直在談解封,對於邊境的篩檢,並沒有啟動「入境者全面普篩」,還是讓國外入境者自己攜帶「檢驗報告」,國人則直接利用檢疫14天的方式。除非有症狀者才會在機場採檢。
陳建仁說,因為篩檢需要等待,也需要花成本,並不是那麼的適合普遍使用,所以他認為接下來發展快篩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作法,「比如說帶有POC(定點照護)概念的篩檢,在學校等群聚場所也可以使用,篩檢完之後可以直接有結果,避免感染者再去傳染。」
定點照護檢驗(Point of Care Testing, POCT),
醫學診斷檢驗在照護病人的時間及地點進行,例如病床邊、診間等。
優勢包括診斷快速、使用簡單(按鈕、單匣等),可以同時包含檢測核酸擴增(分子)檢驗病原體的存在,以及血清學確定受檢人員是否暴露於病原體的免疫學證據。
所以目前在還沒有快篩的出現時,戴口罩、勤洗手還是最簡單的防疫方式,而且很有效。陳建仁說,在防疫的過程中,「容忍比自由更重要」,等到這些工具都發展出來,就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去改變疫情的走向。
文、圖/盧映慈
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
後疫情時代要不要普篩?公衛學者支持的理由跟你想的不一樣!
「口罩防疫」模式大成功!2020年以來流感、呼吸道病毒人數「一片平坦」
July 31, 2020 at 10:11AM
https://ift.tt/2BPE6g0
秋冬疫情可能再起!陳建仁:家中現在就要常備足夠口罩,「快篩」會是解封的一個方向 - Yahoo奇摩新聞
https://ift.tt/2Yf8A38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